其他精品
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(2014—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)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学校课程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数 2 授课班级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背景分析学习目标 设定知识目标能力(技能)目标 态度与情感目标学习任务 描述教学资源 准备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过程实施(模板一) 内容方法 教师讲解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 后记...
第七章 事务应用文目的要求:海报1 熟悉和掌握海报的结构、格式和写作方法; 2 能熟练、规范的撰写海报。重点、难点及措施:重点:能撰写海报 难点:海报的写作方法 措施:海报在现实中的作用以提高写法。公益宣传海报 的内容是观众可以 身临其境进行娱乐 观赏的一种演出活 动 ,有较强的参与 性。海报的设计往 往要新颖别致,引 人入胜。导演:亨利·塞利 编剧: 尼尔·盖曼 亨利·塞 利克 演员: 达科塔·...
《山居秋暝》王维教学目的:1.反复诵读并最终背诵默写诗歌。 2.掌握本诗的字词,并对诗歌语句鉴赏。 3.体味诗歌中的意象、意境,体味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描写或描绘诗歌的意境。 4.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,把握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。 5.拓展知识,大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。 6.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发散思维。教学重、难点:重点:1.朗读、背诵及默写诗歌。 2.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,要求学生掌握“抓诗眼,品意...
深 刻 与鲁 迅伟 大:萧 红的著 另一面是平和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、 支持革命、 童心未泯、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体恤他人、 员合影。 博学广识、 幽默风趣······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。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。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。鲁迅(1881—1936),20世纪中国伟 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,也是20世纪的文化 巨人之一,鲁迅堪称现...
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: 1、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。 2、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。 教学重点难点: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。 教学过程 (一) 导入:由《纪念刘和珍君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。提起鲁迅,总会想起很多词语:深邃、沉重、严厉、倔强、勇毅、果敢 浓黑的一字须,根根向上的头发,吸着烟斗、面目严肃冷峻,这是鲁迅通常留给 我们...
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题名称 《南州六月荔枝丹》科目语文年级课时一课时作者一、教材内容分析“南州六月荔枝丹”是明朝陈辉《荔枝》诗中的句子。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,引人入胜。此题 内涵丰富: 产地南州,泛指我国南部地区;成熟的季节六月(公历七月);鲜果的色彩丹,绚丽如丹。 突出了荔枝的主要特点产地、成熟期、颜色,充满诗情画意,而且引古诗为题,也与全篇广泛引证 的风格统一起来。本文属于科学小品,属于说明文。所...
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:1、熟读课文,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。2、引导学生逐步筛选信息、提取文本中的主要信息。3、了解并且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点,能分析说明方法。教学重难点:分析文章,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点。教学方法:自主、探究。教学过程:一、导入: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曾经说过这样一首诗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在古代,荔枝是上层社会享用的,现如今,这么一件稀罕物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家。可是在座...
课程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单元练习《语文学案》讲解 学时数 2 授课班级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议论散文,就是用“散文”的笔法“发议论”,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 背景分析 观点为中心的“散文”。它不同于议论文,也不同于一般的散文,它的思想内涵是事理,对社会、人生的独特思考,散文知识它的笔法。知识目标能力(技能)目标 态度与情感目标1、掌握议论散文特 1、掌握单元基础知 1、体会作家在描绘学习目标 设定...
课程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记叙文写作 学时数 2 授课班级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背景分析记叙是我们写人记事时所用的最主要表达方式,而在有的叙述 性文章中,如果缺乏必要的抒情和议论,会使文章读起来平淡乏味, 如干瘪的口袋一样:人物形象不够饱满,所述事件也缺乏生动感。学习目标 设定知识目标能力(技能)目标 态度与情感目标1.平时多留心 身边事物,学会多角 度观察生活。2.善于捕捉事 物的特征,力求有...
柳永柳永(987-1053),原名三变,字耆卿,福建人。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,早年曾热中功名,但仕途 坎坷,屡试不第,于是失意无聊,常浪游于汴京、 苏杭等地,出入歌楼妓馆,与歌妓交往颇多,曾四 处飘流泊,饱尝羁旅滋味。世称柳七或柳屯田。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,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。他的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 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及青楼歌妓生活,特别善于 表达羁旅行役之苦,扩大了词的...
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白天 第一天 看望老师、朋友,看狗、书,散步等 第二天 参观自然历史、艺术博物馆 戏 第三天 游览纽约城,看日常世界夜晚 回忆这一天看看剧看婴儿对新生和美的渴望; 看狗对忠诚、信赖美德的赞美; 看书寻求坚持前进的动力; 看日出、天亮对生活的热爱; 看城市不避时间阴暗和痛苦;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; 看喜剧乐观向上的品质。人类对生活的麻木...
20世纪,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 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,她就是海 伦·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 类带来光明的女性,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 个春秋,却熬过了87年无光、无声、无语 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。然而,正是这么一 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,竟然毕业于 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,并用生命的全部 力量处处奔走,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, 为残疾人造福,被美国《时代周刊》评选 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...
法国项链锁链教学目标1、知识与能力:理解细腻、深刻的心理 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;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 和巧妙的布局;培养学生的推断、想象能力。2、过程与方法:通过阅读全文,整体理 解,合作探讨来把握小说的情节、人物和主 题。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分析玛蒂尔德悲 剧产生的原因(个人、社会),正确理解虚 荣心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作者简介莫泊桑居伊·德·莫泊桑 (1850—1893)19世纪后半期...
《物种起源》绪论教学目标:1.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,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,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。概括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两个观点。2.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,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。3.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,严谨求实的精神。教学重点、难点:整体把握文章,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,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组合输出能力。教学安排: 两课时教学过程: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: 整体...
夏怎 想花一 牵一 化若 他若 玉一??经 眼。个 挂个 说 ;说 无个得中 秋能 流有是 ;枉 水自 中磋有 奇 缘没 奇 缘瑕 。是 阆 苑( 唱枉到多 月 嗟 , , 仙宝凝冬少 尽泪, 一呀 ,如 何今 生葩 ,玉 黛眉,珠 春儿 流,个 是 镜一 个 空心 事 终偏 又 遇一 个 是玉 )到 中劳虚着美第一课时 通读第二课时 精读第三课时 研读曹雪芹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。曹雪芹的一生经...
《故都的秋》教案素质教学目的: 1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。 2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。 3、理解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,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。 4、联系五幅秋景图,进一步掌握散文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关系。教学重点:1、 形散神聚的特点。2、 散文的一般鉴赏。3、 某些段落或句子的理解。教学课时: 两课时教学设计:第一课时一 、导入新课: 一年有四季—...
课程课题 授课教师语言的演变学时数 2 授课班级13023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背景分析刚刚结束的一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,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读 音、一词多义、古今异义、特殊句式等情况颇为头疼。借此正好可以引入今 天的主题,引导其积极探究并破解这些问题。但是,针对高职学生,基础薄 弱,而且三年级一周只有两个课时,很深入地探究这个问题不太现实。只要 学生能够理解语言演变的一般情况即可,并...
吕 叔 湘吕叔湘,江苏省丹阳县人,我国当 代著名的语言学家。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 语文研究和语文教 学工作。写了不少 专著,代表作是 《中国文法要略》、 《汉语语法论文 集》、《语法修辞 讲话》.思考问题熟读课文,并概括全文三个部分的主 要内容。第一部分:语言变化的概貌。 第二部分:语汇的变化第三部分: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分析第一部分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,本文主要说明的问 题是什么?本文主要说明“语...
语言的演变一、教学目的: 1、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,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。 2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,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 同点,注意语体风格,纠正书面用语中“半文不白”的现象。 3、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。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 1、重点: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。 2、难点: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形式。三、教学时数: 两课...
《落日》资料 《落日》是长篇通讯,报道了 1945 年 9 月 2 日“密苏里”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,教 学上属于“文本研习”。 这个专题的人文意图是明确的,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,让学 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,学会审视历史,反思历史,接受历史和借鉴历史,提高认识社会的能 力和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。语文知识上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通讯和消息这两种文体,形成应有的写作意识。课文内容浅显,教学以自学讨论...
《落日》教学目标: 1.能熟练朗读课文,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。 2.思维训练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。 3.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。 教学重点: 1.“点”与“面”结合的写法;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。 教学难点: 1.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,将阅读与写作接合。 教学过程: 一、导入课文: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...
扬善抑恶 ,激浊扬清用事实说话新闻的文体特征? 新闻的定义: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、或者 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。? 新闻的基本结构:标题(正标、副标)、导语、主体。 (背景、结语)? 新闻的要素:传统六要素即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 何因、何果。一句话新闻四要素即何时、何地、何人、 何事。新闻五要素,即五个“W”。? 什么事(What,何事)? ? 这个事件是什么...
刘淑伟? 对苏东坡这位大文人政治家,凡是读过点 书的人不会对他没有了解吧,那你可知道 发生在他身上的奇闻轶事??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,感受他的 乐天精神与聪明才智吧。? 1、针锋相对?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,一居数年。一天傍晚,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。正举杯畅饮间,苏 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,笑而不语。佛印顺势 望去,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,顿有所悟,随 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...
苏东坡传教学目标: 1、通过《苏东坡传》的阅读,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,熟悉苏轼的主要 作品,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; 2、研读教材所选文本,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,再现历史,重现形 象的; 3、了解学者林语堂,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,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 想。教学重点: 1、通过《苏东坡传》的阅读,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,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,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...
庖丁解牛教学目标 1.知识与能力目标: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。 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;通过学生、教师、文本间的对话, 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;采取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和知识积累,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,在自主研读、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,体悟人生。 3.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,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