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精品
《神的一滴》教学目标 1.知识与技能目标 (1)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散文的关键句,把握文脉,从而理解把握文章主旨,理解文题。 (2)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感悟能力、想象能力、表达能力 2.过程与方法目标 (1)在提问点拨下整理文脉 (2)通过讨论加深文章感悟 (3)在朗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风格 3.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(1)引导学生品味语言、知人论世,进一步理解作者对自然深厚的感情和对宇宙人生 深刻的思索...
作者简介鲁迅(1881~1936),原名周樟寿,后 改名周树人。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、 思想家和革命家,新文学的奠基人。? 小说集:《呐喊》《彷徨》? 历史小说集:《故事新编》? 散文集:《朝花夕拾》又名《旧事重提》? 散文诗集:《野草》? 杂文集:《南腔北调集》《坟》《热风》等? 《祝福》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,也 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《彷徨》中的第一 篇。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精神,为...
《祝福》教学目标:1.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2.整体感知,理顺故事情节,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。3.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,结合文体分析文章。教学重点:理顺故事情节。教学难点: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。教学方法:圈点阅读法、文体梳理法。教学课时:3 课时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教学要点:掌握生字词,了解文学常识;了解故事情节。一、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《故乡》《孔乙己》,其中...
琵琶行(节选)白居易成语“高山流水”,知音比喻知己或知音, 也比喻音乐优美。春秋时代,有个叫俞伯牙的人,精通音律,琴艺高超是当时著 名的琴师。一夜伯牙乘船游览。面对清风明月,他思绪万千,于是 又弹起琴来,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。忽听岸上有人叫绝。伯牙闻声 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,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 船,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。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,樵夫说道: “真好!雄伟而庄重,好像高耸...
《琵琶行》实用教学教案 一、教学目标1、积累文学常识; 2、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; 3、品味意境,体味情感; 4、背诵课文。 二、教学重难点 1、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; 2、引导学生抓主旨句,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,体会诗人思想感情,分析人物 形象。 三、教学方法 诵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、课时安排:4 课时第 1 课时一、导入新课:课前用 PPT 播放“高山流水”音乐(配一组意境与高...
...
《琵琶行》 一、教学目标1、积累文学常识; 2、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; 3、品味意境,体味情感; 4、背诵课文。 二、教学重难点 1、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; 2、引导学生抓主旨句,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,体会诗人思想感情,分析人物 形象。 三、教学方法 诵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、课时安排:2 课时一、导入新课:课前用 PPT 播放“高山流水”音乐(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,...
成语“高山流水”,知音比喻知己或知音, 也比喻音乐优美。春秋时代,有个叫俞伯牙的人,精通音律,琴艺高超是当时著 名的琴师。一夜伯牙乘船游览。面对清风明月,他思绪万千,于是 又弹起琴来,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。忽听岸上有人叫绝。伯牙闻声 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,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 船,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。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,樵夫说道: “真好!雄伟而庄重,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!”当...
山居秋暝王维学习目标:? 1、领会王维诗作《山居秋暝》中意境的空灵 明净以及诗作传达出的隐逸情怀;? 2、理解把握王维诗作《山居秋暝》“诗中有 画”特点。学习重点:? 理解诗歌大意,体会诗作情感。源于老庄哲学,成于 晋陶渊明手笔,继于大 谢(谢灵运)小谢(谢 眺),盛于唐代王(王 维)孟(孟浩然)。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,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,寄托了作 者因怀才不遇,或愤世嫉俗,或厌...
《物种起源》绪论达尔文? 思考人类是怎么样产生的?女娲造人希腊的创世主之一主管谷物的女神? 作者认为“物种”是怎样产生的?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的,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,自然 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。? 英国博物学家,进化论的创立 者。他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达尔文家,从小热心研究自然科学, 特别是生物学。1 83 1年至1(1 809~1 882)836年,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,他...
《海报》知识与技能 1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类海报,了解海报的种类和特点 2、指导学生为学习艺术节设计海报,让学生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。 过程与方法 1.通过作品引导学生对海报设计具体情况进一步了解。2.讲授法、讨论法、问题教学法、演示法。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 合欣赏和设计活动,启发学生认识并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,提高审美能力。 教学重点:认识和了解海报的种类及特点,体验海报的设计过程。 教学...
流行风. 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? 要求: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一类: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二类: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三类: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。? 分组展示 ? 要求:各小组分类列举,其他小组补充。? 第一类: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 歌曲。? 第二类: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三类: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。繁华声...
流行风. 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? 要求: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一类: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二类: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三类: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。? 分组展示 ? 要求:各小组分类列举,其他小组补充。? 第一类: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 歌曲。? 第二类: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。 ? 第三类: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。繁华声...
教学内容流行风·古典味教学班级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.通过对流行歌曲的欣赏,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,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.能够初步掌握并运用问卷法,访谈法,等调查方法进行调查,分析,从而得出自己的 结论。 3.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,能撰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心得体会。 4.深入体验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,加强学生对流行音乐<歌曲>的感性认识。 1.通过对流行歌曲的欣赏,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,...
林黛玉进贾府【教学目标】 1、知识目标 (1)了解《红楼梦》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、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,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。 (2)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、语言、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,学习课文用肖像 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。 (3)区分、了解、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。 2、能力目标 (1)分析形象,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。 (2)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、归纳...
课程课题春末闲谈授课教师学时数 2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1、教材分析:本单元是散文单元,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海伦·凯勒的经典之作,都给予我们思想的启迪,启发我们关注社会、关背景分析 注人生,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。2、学生学情分析:对于高职学生来讲,鲁迅的《春末闲谈》有点深奥,所以在教学中要反复阅读并举例,教学节奏放慢。学习目标 设定知识目标能力(技能)目标 态度与情感目标1.生动具体...
春末闲谈? 鲁 迅鲁迅: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。两 部现实题材作品集:《呐喊》(1923 年 14篇)、《彷徨》(1926年 11篇);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:《故事新 编》(1936年 8篇);3部散文集: 《野草》、《朝花夕拾》、《两地书》。我思故我在笛卡尔? NO.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,“闲谈”范畴涉及哪些 话题?? NO.2鲁迅时在北京,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? NO.3鲁迅“闲谈”...
文学是灯教学目标: 1.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。 2.体会文学对于作者人生成长的指引作用。教学重点: 1.理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。 2.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,激发学生加强阅读。教学难点: 理解文学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,激发学生加强阅读。 一、 导入有一次,《东方卫视》对吴冠中先生访谈,他说: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,文学所起到的 社会作用、改造力量超越画画、雕塑、音乐,所以才会有...
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(2014—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)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学校课程课题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学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数 2 授课班级2 课时教学地点 教室背景分析学习目标 设定知识目标能力(技能)目标 态度与情感目标学习任务 描述教学资源 准备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过程实施(模板一) 内容方法 教师讲解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 后记...
第七章 事务应用文目的要求:海报1 熟悉和掌握海报的结构、格式和写作方法; 2 能熟练、规范的撰写海报。重点、难点及措施:重点:能撰写海报 难点:海报的写作方法 措施:海报在现实中的作用以提高写法。公益宣传海报 的内容是观众可以 身临其境进行娱乐 观赏的一种演出活 动 ,有较强的参与 性。海报的设计往 往要新颖别致,引 人入胜。导演:亨利·塞利 编剧: 尼尔·盖曼 亨利·塞 利克 演员: 达科塔·...
《山居秋暝》王维教学目的:1.反复诵读并最终背诵默写诗歌。 2.掌握本诗的字词,并对诗歌语句鉴赏。 3.体味诗歌中的意象、意境,体味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描写或描绘诗歌的意境。 4.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,把握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。 5.拓展知识,大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。 6.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发散思维。教学重、难点:重点:1.朗读、背诵及默写诗歌。 2.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,要求学生掌握“抓诗眼,品意...
深 刻 与鲁 迅伟 大:萧 红的著 另一面是平和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、 支持革命、 童心未泯、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体恤他人、 员合影。 博学广识、 幽默风趣······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。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。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。鲁迅(1881—1936),20世纪中国伟 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,也是20世纪的文化 巨人之一,鲁迅堪称现...
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: 1、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。 2、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。 教学重点难点: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。 教学过程 (一) 导入:由《纪念刘和珍君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。提起鲁迅,总会想起很多词语:深邃、沉重、严厉、倔强、勇毅、果敢 浓黑的一字须,根根向上的头发,吸着烟斗、面目严肃冷峻,这是鲁迅通常留给 我们...
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题名称 《南州六月荔枝丹》科目语文年级课时一课时作者一、教材内容分析“南州六月荔枝丹”是明朝陈辉《荔枝》诗中的句子。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,引人入胜。此题 内涵丰富: 产地南州,泛指我国南部地区;成熟的季节六月(公历七月);鲜果的色彩丹,绚丽如丹。 突出了荔枝的主要特点产地、成熟期、颜色,充满诗情画意,而且引古诗为题,也与全篇广泛引证 的风格统一起来。本文属于科学小品,属于说明文。所...
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:1、熟读课文,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。2、引导学生逐步筛选信息、提取文本中的主要信息。3、了解并且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点,能分析说明方法。教学重难点:分析文章,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点。教学方法:自主、探究。教学过程:一、导入: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曾经说过这样一首诗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在古代,荔枝是上层社会享用的,现如今,这么一件稀罕物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家。可是在座...